财富早资讯

中信财富早资讯|11月20日

  • 2017-11-20 16:58

行情播报

财经要闻

宏观

1、11月17日,央行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等部门起草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稿与2月版本总体基调一致,但细节更为完善丰富。一个思路(最大程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五大原则(严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设定统一标准规制、合理设置过渡期)。 征求意见稿新增了打破刚兑的具体要求(包括认定与处罚)、明确资管嵌套的标准(只能嵌套一层但公募基金除外)、明确过渡期(至2019年6月30日)、规范智能投顾(首次提出)等。

意见稿明确提出,除国家另有规定外,非金融机构不得发行、销售资管产品;对资管产品实行净值化管理,从根本上打破刚性兑付;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资管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当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产品余额的1%时,可以不再提取;同一金融机构多只资管产品投资同一资产不得超过300亿元。

在负债杠杆方面,对公募和私募产品的负债比例(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设定140%和200%的上限,分级私募产品的负债比例上限为140%。为抑制层层加杠杆催生资产价格泡沫,要求资管产品的持有人不得以所持产品份额进行质押融资,个人不得使用银行贷款等非自有资金投资资管产品,资产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得投资资管产品。

2、周五央行公开市场进行100亿7天、100亿14天和100亿63天逆回购操作,当日有400亿逆回购到期,单日净回笼100亿;Wind资讯统计数据显示,本周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到期3400亿,本周央行进行11500逆回购操作,本周逆回购口径净投放8100亿,创近10个月单周新高。

Wind资讯统计显示,下周(11月18日-11月24日)央行公开市场共有6400亿元逆回购到期,周一至周五到期量分别为800亿元、1700亿元、1900亿元、1700亿元、300亿元。此外,周四还有800亿元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本周央行开展大额流动性净投放维稳市场的意图明显,随着债市的企稳和税期等因素结束,央行顺势暂停净投放,表明其维持流动性中性偏紧的意图强烈。

3、财政部近日发布通知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管理,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及时纠正PPP泛化滥用现象,着力推动PPP回归公共服务创新供给机制的本源。

超17万亿元PPP项目迎发展拐点,进一步规范PPP项目运作,新增PPP项目条件在收紧,存量项目标准也在提高,防止PPP异化为新的融资平台,坚决遏制隐性债务风险增量。

4、新华社发文称,银行、证券基金和期货等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开的消息,引起外资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一些外资私募已开始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影响将更为明显,未来外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有望诞生,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也将越来越多。

股市

1、上证50指数大涨逾2%,深市指数重挫个股现跌停潮,贵州茅台跌4.01%报收690.25元。截止收盘,上证综指下跌0.48%报收于3382.91点;深证成指大跌2.12%报于11292.93点;创业板指大跌2.36%报收于1833.90点。两市成交6454亿元。本周,沪指跌1.15%;深成指跌3.02%;创业板指跌3.51%。

概念上,次新股暴跌7.55%,畅联股份、九典制药、电工合金、创业黑马、掌阅科技、澄天伟业等25只个股跌停;5G重挫5.77%,光库科技、新易盛、吉大通信等9只个股跌停;芯片国产化、3D传感器均狂跌逾5.5%,韦尔股份、至纯科技、欧比特等5只个股跌停;冷链物流、卫星导航亦是狂泄逾5%,四方冷链跌停。板块上,半导体、航天军工、工业机械、造纸等多个板块跌幅巨大,多只个股跌停。

中航证券指出,沪指在保险、银行板块的护盘下,暂时守住了60日均线。但由于权重股的护盘,市场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跷跷板效应,中航证券昨日还特别提示了注意次新股的防守,今日该板块出现大跌,同时一举跌破我们昨天提示的生命线——30日均线,次新指数当日一度大跌超6%,并以10%的周跌幅创出8月中旬走强以来的最大单周跌幅,这标志至次新股行情又告一段落,建议投资者回避一段周期。总结一句话:价值投资能够大行其道有其时代背景,未来A股的国际化之路一定是投资理念被提升的过程,而这个提升就是从投机到投资的深刻转变。

2、证监会发布修订后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自2018年1月1日发布实施。证监会发言人表示,现行办法已滞后于目前资本市场的实践。修订后的办法共九章九十条,修订主要内容包括完善交易所内部管理结构,突出交易所自律管理属性,对证券交易活动各主体加强监管,明确交易所对异常减持行为自律管理原则,强化交易所对上市公司一线监管原则等。

证监会:查处一起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期货交易行为的案件,是以社团组织的名义,通过互联网媒介,扰乱期货市场的交易行为,涉及鸡蛋期货。

3、两融余额9连升,续创22个月新高。截至11月16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0402.06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0377.32亿元增加24.74亿元。

4、继重组新规发布后,2017年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重组事项加大了监管力度,并频频发问询函对上市公司的重组相关事项进行详细问询。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1月1日至今,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合计收到277封重组问询函。

5、沪港通三周年:累计成交7.2万亿。截止11月16日,内地投资者利用港股通持有港股502只,总持仓金额达8520.66亿港元。外资通过陆股通持有A股市值达5272.75亿人民币,其中持有沪市股票741只,持仓金额为3324.32亿人民币,深市股票992只,持仓金额为1948.43亿人民币。

6、香港恒生指数收盘涨0.62%,报29199.04点,盘中再刷近10年新高,本周涨0.27%。腾讯控股收涨3%,刷新历史新高至405港元。内银股普涨,招行涨超3%,工行涨2.2%。恒生国企指数涨0.65%,本周跌1.17%。恒生红筹指数跌0.6%,本周跌2.55%。大市成交1195.5亿港元,为连续第十日超千亿港元,前一交易日为1138.7亿港元。

6、隔夜美股大涨,亚太股市收盘多上涨。日经225指数涨0.2%,本周跌1.25%。韩国综合指数基本持平,本周跌0.35%。台湾加权指数涨0.8%,本周跌0.21%。澳大利亚ASX200指数涨0.23%,本周跌1.2%。新西兰NZX50指数涨0.34%,本周涨1.1%。

期货

1、国内期市收盘涨跌互现,黑色系震荡分化,铁合金飘红,化工品多数走升,有色金属多数飘绿,农产品整体偏弱,两粕微涨,油脂类走弱。

2、工信部、发改委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进行三方会商,共同研究了钢铁行业2018年工作思路,2018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有效推进钢铁去产能各项工作;二是建立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取缔“地条钢”长效机制,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三是督促各地做好产能置换工作,严禁新增钢铁产能。

债券

1、国债期货全线收跌,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803收跌0.04%,5年期主力合约TF1803收跌0.08%。银行间现券收益率小幅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上行1.56bp报4.7075%,10年期国开次活跃券170210收益率上行2.25bp报4.80%;5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14收益率上行1.28bp报3.9350%。交易员称,近两日机构心态基本恢复正常,短期内收益率再大幅上行的可能性有限。但若没有更多利好刺激,也难以期待太好行情。

国君固收表示,与2016年10月的“债灾”不同,本轮国内利率上行在全球视角下更像是“独立行情”,虽然当前中美利差的幅度从历史纵向对比角度看已经偏高,但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向均值回复,反而需要警惕利差大幅拉大背后的基本面含义。

2、央行和财政部1200亿3个月期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4.60%,高于10月16日800亿3个月国库现金定存中标利率4.42%18bp。中信证券明明称,中标利率继续上升显示银行的存款压力仍然没有放松。

3、中国结算、上交所、深交所债券质押式回购融资主体数据报送指引发布,该指引自2017年11月17日起实施。

4、下半年信用债弃发规模回落,净融资大幅攀升。Wind资讯统计,今年下半年以来债券弃发规模2003亿,同期信用债发行量超3万亿,净融资规模较上半年增逾万亿。

外汇

1、在岸人民币兑美元16:30收盘价报6.6353,较上一交易日跌26个基点,本周累计上涨47个基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跌近百点报6.6410,本周累计上涨近200点。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调升9个基点,报6.6277。

交易员表示,人民币兑美元相对平稳,而美指弱势也不断拉低人民币汇率指数,日内人民币汇率指数8日连跌至1个月低点。

今日聚焦

资管新规7大"绝招"盘点!公募私募银行券商信托都受冲击

周五(11月17日)晚间,金融业长达万字的超重磅监管文件问世了。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长达10000字,分29条,信息量可谓巨大。

结合各大券商或研究机构的分析点评,综合整理分析出此次大资管统一监管新规的7大主要关键词,破刚兑、控分级、降杠杆、提门槛、禁资金池、除嵌套、去通道,这些内容对公募、银行理财、券商资管、信托、私募基金、保险资管的影响如何,且看基金君分类梳理的结果。

公募基金(11万亿):控杠杆影响较大,另外6项几乎无影响。

整体受影响较小,受益于大资管统一监管。

基金专户和子公司(15万亿):破刚兑、降杠杆、禁资金池、除嵌套、去通道的影响都较大,基金专户,特别是基金子公司专户受影响会较大。

整体影响较大,子公司发展可能进一步受限

银行理财(29万亿):破刚兑、降杠杆、禁资金池、除嵌套的影响比较大,特别是禁资金池,影响很多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一些中小银行的发展。

整体影响较大,银行理财产品格局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券商资管(17万亿):控分级、降杠杆、禁资金池、除嵌套、去通道的影响比较大,券商资管通道业务,资金池业务,高杠杆和分级业务都有不少。

整体影响较大,券商资管整体发展可能进一步受限。

信托(23万亿):破刚兑、提门槛、除嵌套、去通道影响较大,特别是破刚兑,深远影响到整个信托行业发展,去通道也会影响很大。

整体影响较大,信托行业面临大洗牌。

私募(11万亿):提门槛对私募基金有一定影响,有些私募也参与了分级、嵌套业务业务,但整体业务量不大。

整体影响适中。

保险资管(2万亿):控分级、提门槛、除嵌套有一定的影响,但保险资管总规模不大。

整体影响较小。

对公募基金的影响

原文:【分级产品设计】以下产品不得进行份额分级。

(一)公募产品。

(二)开放式私募产品。

(三)投资于单一投资标的私募产品,投资比例超过50%即视为单一。

(四)投资债券、股票等标准化资产比例超过50%的私募产品。

过渡期结束后,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产品按照本意见进行全面规范,金融机构不得再发行或者续期违反本意见规定的资产管理产品。

解读:公募分级产品在牛市中疯狂发展,成为投资者青睐的产品之一。但是,由于其自身机制的不完善和助长助跌的效应,在股灾期间引发巨大亏损,招致投资者厌弃。

截至2017年11月10日,分级基金母基金场内规模仅为85.08亿元,分级基金子基金场内规模为673.17亿元。为此,公募分级基金产品主要存在两种趋势,一是清盘,二是转型为其他类型的基金产品。

早前,公募分级基金“去杠杆”已在逐步落地。除了将分级基金投资门槛将提高至30万之外,存量的债券分级基金在定期开放的时候已经限制申购,通过引导产品规模缩水逐步清盘。而股票类分级基金一直是开放运作,除了门槛提高,之前暂未受到影响。

分级产品或将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可能。公募基金不得进行份额分级,该规定限制了公募基金重新发行分级产品的可能。另外,目前存量产品主要是分级基金,对过渡期结束后违反规定的存量产品的处置的解释存在歧义。一种解释是过渡期后存续期结束,大概率将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可能;另一种理解认为分级产品多为永续型,此类产品无需续期,指导意见未给出明确处置方式。对此,或许仍需等待细则出台。但在严监管下,分级产品在过渡期后面临转型或强制清盘可能更大,考虑到这一点,当前折价分级A或将迎来机会。

对银行理财的影响

1、银行理财新规预计在《指导意见》落地后快速出台

银行理财现行的监管框架,还停留在以:

2005年发布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发布的《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2011年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

为基础框架,期间发布的20余个指引、通知、指导意见为补充的监管阶段。

本次《指导意见》明确,在该《指导意见》实施后,则由金融监督管理部门在本意见框架内研究制定配套细则,由于过渡期时间已定,因此《指导意见》的出台应该较快。

2、上市银行业绩影响偏小,对市场影响预计有限

目前来看,整个银行业来看,2016年银行理财一年带来的收入大概是不到1500亿,相对当年上市银行总体近4万亿的营收水平,占比很低。多数上市银行,理财业务收入在总营收占比不到5%,所以规模明年可能会出现下降,会影响你理财业务收入,但对营收的影响预计不超1个百分点,影响偏小。

另外打破刚性兑付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做成了对于上市银行的估值来说是提升作用。因为这个会让上市银行的风险更加透明,过去来看很多外媒质疑国内的上市银行都会说你理财现在有30万亿,银行体系在持续承担刚性兑付的风险,所以你的风险是看不清楚的。30万亿的理财刚性兑付的风险非常大,一旦整个理财亏了10%,可能会让不少银行破产。真正打破理财的刚性兑付会提升整个上市银行的估值。

3、银行不能做保本理财了。

目前银行理财规模是30万亿的水平,保本理财是7万亿的水平。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而保本理财其实就是商业银行表内理财业务,表内理财业务是表内资产管理业务,这样按照资管新规的规定未来保本理财可能要消失,银行不能做保本理财了。

这块我们觉得可能会对一些银行造成影响。所以今年在存款增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部分股份行加大了保本理财的发行力度,因为保本理财是纳入存款的核算,可以做高存款基数。

目前,保本理财规模有七八万亿,个别银行是有四五千亿,未来保本理财不让做了可能对部分银行负债造成较大影响。

4、刚兑打破,银行理财净值计算应做过渡安排

《指导意见》否定了预期收益型产品,而要求均做成净值型产品,净值计量符合公允价值标准,不能保本保收益、不能通过轮流接盘保收益、不能用自有资金保收益。银行理财产品持续多年的预期收益型管理方式退出历史舞台了么?

银行理财客户这么多年来习惯了刚性兑付,习惯去拿预期收益率,在这么一个要求之下,银行未来新发的银行理财可能会出现一个情况,跟公募基金一样出现收益率的较大波动。

比如,这段时间债券市场的价格波动很大,那么按照公允价值来计价,可能导致银行理财出现亏损情况。你拿了三个月结果客户理财到期了客户一看不仅没有利息可能还亏了一千块,客户可能很难接受。

客户接受程度不高,这样的话可能会导致新发放的产品这块新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接受度下降,销售规模下降。展望2018年, 银行理财规模可能会出现几万亿的下降,但应该不会出现10万亿以上的下降。

银行理财之所以做预期收益型产品是有其历史原因和投资者特性的。投资者将银行理财作为存款的替代品来增强收益,银行信用做背书,这也是为什么理财可以在近几年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如此大规模扩张的原因。

银行理财的净值化和去刚兑,恐丧失部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尤其是以其作为存款替代的投资者,展望2019年之后,预计银行理财规模将进入规范发展新时代,理财规模将稳健增长。

券商资管:逾7成为通道和资金池

由于券商融资融券等资产端具有期限不固定性,券商一般同时采用债券发行的标准化融资和收益权转让等时间灵活的非标融资相结合的方式。

本次新规要求资管产品投资于非标债权资产的,非标债权资产终止日不得晚于资管产品的到期日或者最后一次开放日,预计该规定会对券商非标融资的需求有一定影响,今后券商的融资方式将更为倚重期限较长的债券融资,因此对发债时点的要求将更高。

券商资管业务转型仍在途中,但对整体业绩影响较小。

券商资管产品有不同分类口径:口径1 :通道类和非通道类。非通道类中包含了资金池业务,将和通道业务一起被停滞;口径2:主动管理和被动管理。主动管理也有部分是接受财务顾问指令的通道业务;

当前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但由于这些业务的费率较低,对券商整体业绩影响较小。2017年Q3券商资管总规模17.37万亿元,其中定向资管规模为14.73万亿元,占总规模的84.77%。极端假设下定向资管均为通道业务,且收费标准约为万分之五,今年以来贡献收入为55亿元,占券商营收的比例为1.74%,因此对业绩整体影响不大。

由于券商资产管理规模中超过70%以上为通道和资金池业务,因此通道和资金池业务若是受到限制,券商资管行业的总资产规模的17万亿很难保住,对整个券商资产行业的总资管规模的影响会很大。

信托:通道业务、打破刚兑、准备金计提影响几何?

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自2016年3季度开始触底回升,2017年半年报资产规模同比增速达到33.68%,较去年同期翻倍。但在本轮信托资产增加过程中,主动管理型业务占主导地位,2017H同比增速达到51%,远高于代表通道业务的单一信托规模14%的增速,因此资管业务征求稿中去通道的核心要求并不会大幅拉低未来信托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速。

通道业务对营业收入影响有限。2017H单一资金信托产品余额约为11万亿,若以行业平均千分之一的收费标准计量,前半年约贡献营业收入110亿元,占行业营业收入10%左右,征求意见稿明确了新老划断原则,因此通道业务的有序退出对行业营收和利润的影响有限。不过通道业务在整体资产规模中的占比还是很大的,占了近一半,一旦这类业务受到很大的限制,信托行业的总资产规模将受到比较大的影响。

打破刚兑将有助于获取承担风险的收益长期来看。打破刚兑会让收益率曲线变得陡峭化,过于平坦的收益率曲线无法使承担了风险的信托公司在收益端得到足够的回报,长期来看有利于优质信托公司。

准备金计提影响早已在信托费率上有所体现。本次资管业务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按照管理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事实上,信托行业早已执行严格的以资本金为核心的风险资本计提标准,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49条,信托赔偿准备金按净利润的5%提取,若赔偿准备金累计达公司注册资本20%以上可以不再提取。这也是在2017年之前信托通道费率(一般为0.1%)高于券商资管和基金子公司费率的原因。

由于赔偿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性质相似,预计本次征求意见稿在准备金计提上并不会对信托行业产生较大边际影响。

对私募的影响

1、私投资门槛再提升

根据《指导意见》第5条规定,我国资管产品投资者将分为不特定社会公众和合格投资者两大类,并明确私募产品仅以非公开方式向合格投资者发行,而在合格投资者的准入标准上,《指导意见》提出的要求无疑对私募市场是一记重击。

原来合格投资者的门槛是:

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个人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3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

现在的门槛是:

家庭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万元,且具有2年以上投资经历;

最近1年末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法人单位。

解读:在信托、私募基金、资管计划、基金专户等产品中,其合格投资者门槛多为100万元-300万元,而《指导意见》则直接将其提至500万元。这可能会直接减少合格投资者数量,相关产品规模也会受到牵连,对一些业绩相对平庸、品牌效应偏弱的机构或将遭遇较大压力。当然,提高私募产品的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意味着未来各类非公募资管产品都要遵守统一的投资者资质底线和认购规模底线,也将有助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募集行为。

2、私募基金业务模式

根据征求意见稿【资产管理业务定义】、【资产管理产品】,征求意见稿界定的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等金融机构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界定的资产管理产品包括但不限于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资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子公司、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子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发行的资产管理产品等。

由于私募基金与各类金融机构有广泛的业务联系,征求意见稿对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规定将直接影响私募基金的业务模式,举例如下:

银行理财+私募FOF/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不行

根据【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目前市场通行的“银行理财+私募FOF模式”违背了资管产品只能嵌套一层的规定,应该按照“新老划断”原则自然到期终止,这将直接导致当前大量以该模式存在的私募FOF规模收缩,进而影响私募基金管理规模。

由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只能投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因此银行理财无法直接投资作为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的私募基金产品,因此该模式也无法进行。

与银行理财类似的,目前通行的“保险资管+私募基金”的FOF模式受到同样的限制。

非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基金:不行

根据答记者问,非金融机构发行资管产品的行为目前受认可的仅私募基金,互联网金融、投资顾问公司的行为存在监管模糊地带,因此“非金融机构+私募基金”的FOF模式目前不受监管认可。

银行自营+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做投顾):可探讨

银行自营资金不属于资产管理产品性质,不占用产品层级,但目前投资受限于固定收益类资产。因此,该模式下的债券型私募FOF仍有可为,实际这也是当前债券型私募基金重要的资金来源。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私募做投顾):可探讨

【消除多层嵌套和通道】要求“金融机构可以聘请具有专业资质的受金融监督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作为投资顾问”,我们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虽目前在协会登记备案,但属于金融监督管理的统一框架,理论上属于受认可的投资顾问(后续会否有牌照安排不确定)。

按此推论,市场上当前各类资产资产管理产品聘请私募基金作为投资顾问的模式目前在征求意见稿许可范围内。由此,金融机构依托自身的资金募集优势在募得资金后(母基金),以各类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产品为子基金,考虑在子基金层面聘请私募基金担任投资顾问的模式仍可延续。典型的如信托公司目前的私募FOF模式,以及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聘请私募基金担任投资顾问的模式。

私募基金自发型FOF:可探讨

对于有一定个人和企业客户积累的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自发型FOF是征求意见稿许可范围内且相对限制较少的区域。

保险资管:非标资产占比不到30%

保险资管投资特点:固定收益类为主,保险资金的资产配置分为战略性配置和战术性配置。战略型配置决定大类资产的配置上下限,一般3年变化一次。由于保险公司追求的是稳定的利差,因此其资产大部分配置于固定收益类,占比为60%-80%%,权益类占比在10%-20%区间,其余配置在现金和房地产等领域。战术性配置根据市场当年风格在大类资产的允许范围内进行配置,较为灵活。

保险资金投资于非标的比例不足30%,受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影响不大。同样以太保为例,其资管计划,信托计划和银行理财等非标占固收类比重约为25%左右,权益类非标占比虽有扩大但由于权益类总体占比不高,因此非标资产占总保险资金运用比例不足30%。且保监会于今年5月16日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投资重大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支持保险资金投资于重大工程相关的非标项目。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重要说明:本报告所涉及资料、数据均来自包括wind资讯、新浪财经、财经早餐在内等媒体的公开披露信息,报告所构成的观点和建议仅供参考,依据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